吉林化工大学导师简介
姓 名 |
吕雪飞 |
性 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7504 |
专业职称 |
教授 |
||
学 历 |
研究生 |
学 位 |
工学硕士 |
||
所在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行政职务 |
|||
电子邮箱 |
108825021@qq.com |
联系方式 |
13704300298 |
||
个人经历 |
|||||
教育经历 1993.09--1997.07 吉林化工大学,无机化工,大学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4.09--2007.01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07--2004.08 吉林市龙山化工厂分析车间,工程师 2007.01--2014.08 吉林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动专业,讲师 2014.09--2024.06 吉林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动专业,副教授 2024.07---吉林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动专业,教授 |
|||||
人才称号及主要社会兼职 |
|||||
无 |
|||||
研究方向 |
1. 能源动力机械设备腐蚀与防护; 2. 能源利用及转化、热力发动机及燃烧排放控制技术; 3.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及机械装备制造与控制技术。 |
||||
研究方向简介 |
|||||
研究方向一:能源动力机械设备腐蚀与防护 面向科学安全生产与绿色环境资源防护的需求,针对动力设备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磨损腐蚀、氧腐蚀及酸腐蚀等造成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等问题,结合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技术,进行动力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模拟仿真试验与防护技术的可靠性评定研究及腐蚀寿命预测等。 研究方向二:能源利用及转化、热力发动机及燃烧排放控制技术 能源利用与转化系统设计及优化,面向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清洁替代燃料燃烧技术、污染物后处理技术及高效清洁分级燃烧技术中的燃烧特性和机理开展研究,采用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揭示清洁替代燃料的燃烧机理,建立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组织方法,构建实际污染物扩散预测软件及预报预警系统。 研究方向三: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及机械装备制造与控制技术 结合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及机械装备制造等控制技术前沿,针对机械智能制造技术、机械性能优化设计、先进控制技术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研究主要在高性能智能制造、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制造的动态测试、先进控制技术等领域进行技术研究及应用。 |
|||||
在研项目 |
|||||
1. 放散烟气脱硝工艺控制系统优化及装置技改,25万。 2. 生物质燃料和地热能的新型热电联产的多变量系统技术开发,63万。 |
|||||
已完成项目 |
|||||
1.铝及合金电解着色工艺,吉林市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19.1-2023.12; 2.铜合金工件表面稀土转化膜耐蚀性能研究(A1600040),吉林化工学院校级重大项目,2017.1-2019.12,2019年12月验收; 3.动力机械铜合金工件表面钝化耐蚀性能研究(JJKH20170218KJ),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7.01-2020.12,2020年12月验收; |
|||||
发表论文 |
|||||
1.Lv Xuefei,Lv Ying,Gan Shukun.Effect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Properties of Iron Matrix Composites[J],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2018.8 2.Lv Xuefei,Lv Ying,Gan Shukun.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Superhyd-rophobic Composite Film on Copper[J],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2021.7 3.吕雪飞,吕颖,陆洪杰等.La2O3纳米粒子及硅烷在铜合金表面处理液中协同作用的研究,材料保护,2021.2 4.吕雪飞,吕颖,甘树坤.双稀土盐处理液对铜合金表面耐蚀性能的影响,材料保护,2019.4 |
|||||
获奖成果及专利 |
|||||
获奖成果: 1. 《高性能不锈钢非金属缠绕垫片的研制与开发》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9.7;参与 2. 《W形型柔性石墨金属缠绕垫片的性能优化研究及产品开发》吉林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1。参与 专利: 1.专利名称:一种喷嘴雾化角度检测操作设备及方法 专利号:ZL 2021 1 0666998.9 授权公告号: CN 113483697 B 2.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稀土纳米颗粒的铜合金表面预处理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ZL2021 1 0639369.7 授权公告号:CN 113416950 B |
|||||
出版专著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
1. 2015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9名; 2. 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