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大学导师简介
姓 名 |
李洋 |
性 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88/05/10 |
专业职称 |
中级职称 |
||
学 历 |
博士 |
学 位 |
博士研究生 |
||
所在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行政职务 |
教师 |
||
电子邮箱 |
wow3963332@163.com |
联系方式 |
15144243011 |
||
个人经历 |
|||||
教育经历 2008-09 ~ 2012-06 长春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本科) 2021-03 ~ 2025-02 韩国国立群山大学 机械工程 (博士) 工作经历 2012.06 ~ 2014.09 长春振华汽车有限公司 担任质检员。 2014.09 ~ 2017.05 吉林百鑫汽车有限公司 担任质检部部长。 2017.05 ~ 2021.01 吉林中科博能有限公司 担任技术部副部长。 |
|||||
人才称号及主要社会兼职 |
|||||
研究方向 |
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拓扑优化等领域 |
||||
研究方向简介 |
|||||
研究方向一: 在传热学方面,研究电池热管理领域,通过导热分析确保电芯热一致性,通过对流换热设计提升冷却能效,开发出高效可靠的热管理解决方案,系统性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寿命与整体性能。 为克服电池系统热管理系统(BTMS)的传统散热设计效率瓶颈,通过COMSOL建立了包含流体冷却与热传导的精确多物理场模型,引入拓扑优化算法,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自动寻优。最终生成了一种非直觉的创新流道与翅片结构,在同等泵功下将关键元件的峰值温度降低,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 研究方向二: 擅长运用CFD模拟湍流、多相流等复杂物理现象,在换热器领域通过高精度的仿真分析为产品气动设计与热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关键洞察,通过对流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定量分析,关键评估传热系数、努塞尔数(Nu)、摩擦因子(f)传热因子(j)及综合性能指标(j/f 1/3因子),采用参数化扫描与多目标优化算法,自动在设计空间内寻优,科学平衡压降与传热效率 的矛盾,经过正交实验找到综合性能最优的设计方案。 |
|||||
在研项目 |
|||||
已完成项目 |
|||||
2021-03 ~ 2022-12 NewFM 网络化流体机械高效技术先进赛道。 项目编号(20174010201350) 在本研究项目中,重点结合ANSYS-CFX软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流体机械的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在流体力学理论框架下,对流体机械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流速分布、压力场、湍流特性以及能量损失等关键参数。研究旨在揭示流体机械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行为,评估其水力性能,并通过优化设计提升效率、降低能耗。 2023-04 ~ 2024-11 G-WIND 超大容量风力发电系统。 项目编号(20224000000040) G-WIND项目致力于开发超大容量风力发电系统,通过创新的风力捕获技术和先进的流体动力学分析,结合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与ANSYS-CFX软件,精确模拟风能捕获过程,优化叶片涡流结构,降低空气阻力,提升空气动力性能。项目聚焦于高效叶片设计、尾流控制及智能化偏航系统,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平衡效率、强度与成本,开发轻量化、高强度的叶片材料,推动风力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通过CFD仿真与流体动力学优化,G-WIND旨在显著提升风能转换效率,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全球清洁能源目标的实现。 |
|||||
发表论文 |
|||||
1、论文名称:《Thermofluid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installation spacing in a multiserpentine channeled cold plate for the liquid cooling of pouch-type battery cells》,发表于《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 Applications》。DOI:10.1080/10407782.2022.2163941 2、论文名称:《Hydraulic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the cold plate using topology optimization》,发表于《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DOI:10.1016/j.applthermaleng.2023.121829 3、论文名称:《Multi-Objective Shape Characterization of Airside Performance in Sinusoidal Wavy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s with Large-Diameter Tubes Using CFD》,发表于《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OI:10.1007/s12206-024-0652-5 4、论文名称:《Optimization of fin parameters in cooling systems for temperature uniformity enhancement in battery module applications with offset strip fins》,发表于《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 Applications》。DOI:10.1080/10407782.2024.2333043 5、论文名称:《Cross-diffusion and heat transfer effects on peristaltic flow of Reiner-Philippoff nanofluid with pseudoplastic and dilatant fluids over tapered channel: Multiple solutions and stability analysis》,发表于《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DOI:10.1016/j.csite.2024.104548 |
|||||
获奖成果及专利 |
|||||
获奖成果: |
|||||
出版专著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
备注 |
|||||